Page 34 - 唯識藏_06
P. 34
、營農、仕王等業,由此發生種種勤苦,菩薩一切皆能忍受,不由此緣,精進懈廢, 一切皆能忍受,不由此緣,精進懈廢,如是名為菩薩忍受利他處苦。 緣,精進懈廢,如是名為菩薩忍受勤劬處苦。 ,菩薩一切皆能忍受,不由此緣,精進懈廢,如是名為菩薩忍受乞行處苦。 ,及離與己親友同齡笑戲、歡娛、攜從等故。如是等類,因乞求行所有艱辛所生眾苦 欲,離非梵行婬欲法故;七者、盡壽遮止人間嬉戲,捨離觀聽歌舞、笑戲、倡伎等故 盡壽從他求衣服等,於所獲得非法珍財、久所貯積不受用故;六者、盡壽遮止人間諸 切行住自兢攝故;四者、依他活命,捨商農等世間事業,從他所得而存濟故;五者、 故;二者、自誓毀色,受持改變壞色衣故;三者、進止云為皆不縱任,遊涉世間,一 忍受,不由此
所作處苦者,謂諸菩薩或是出家,便有營為衣鉢等業,或是在家,便有無倒商估 利他處苦者,謂諸菩薩修十一種利有情業,如前應知,由彼所生種種憂苦,菩薩 勤劬處苦者,謂諸菩薩勤修善品劬勞因緣,發生種種身心疲惱悉能忍受,不由此 乞行處苦者,當知此苦略有七種:一者、自誓毀形,剃鬚髮等,棄捨世俗諸相好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二
9
6
6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