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6 - 唯識藏_06
P. 76
體執我、我所,愚癡迷悶,生極怨嗟。由是因緣,受二箭受,謂身箭受及心箭受。復 根本苦,謂可愛事若變若壞所生之苦;二、癡異熟生苦,謂若猛利體受所觸,即於自 ?謂有一苦,依無差別流轉之苦,一切有情無不皆墮流轉苦故。復有二苦:一、欲為 謂為捨。如是菩薩一切無量,名為哀愍;以諸菩薩成就此故,名哀愍者。 薩三種無量,應知安樂意樂所攝,謂慈、悲、喜;一種無量,應知利益意樂所攝,是 聞及獨覺共,不共外道;若無緣者,當知其相不共一切聲聞、獨覺及諸外道。又諸菩 ,修捨俱心,是名為捨。 無樂、有苦、有樂三種有情,隨其次第,發起遠離癡、瞋、貪惑增上意樂,普緣十方 樂者,發起隨喜增上意樂,普緣十方,修喜俱心,是名為喜;若諸菩薩即於如是無苦 菩薩於有苦者,發起
此中,菩薩於有情界觀見一百一十種苦,於諸有情修悲無量。何等名為百一十苦 此中,菩薩慈等無量有情緣者,當知其相與外道共;若法緣者,當知其相與諸聲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
1
0
0
0
0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