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7 - 唯識藏_09
P. 137
析,虛空無實境。何以故?但是色、香、味、觸相故。若心緣此境,藤智亦應可滅。 。若人已了別此藤義,先時蛇亂智不緣境起,即便謝滅,唯藤智在。此藤智由微細分 顯現似種種相貌及生故。譬如闇中,藤顯現似蛇,猶如於藤中,蛇即是虛,實不有故 自性、差別,假說自性、差別義,六種相無義故,由此能取、所取非有為義故,一時 似名及義,得入唯識觀。 別假說,由實相不得有自性、差別義已。由四種尋思及四種如實智,於意言分別顯現 亦如此通達。次於此位中,但證得唯意言分別,是觀行人不見名及義,不見自性、差 如此通達;此義依名言,唯意言分別,亦如此通達;此名義自性、差別唯假說為量, 入唯識觀。於此觀中,意言分別似字言及義顯現。此中,是字言相,但意言分別,得
於唯識觀中入何法?如何法得入?但入唯量,相、見二法,種種相貌。名、義、 緣法及義為境,何因何方便得入?由聞熏習種類,正思惟所攝,顯現似法及義有
攝大乘論卷中 智人不分別,故得無上覺。
1
2
2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