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0 - 唯識藏_09
P. 140

德生為果故。此中說兩偈:  論中常能顯現,為攝受正法;十一、由果差別,謂十力、無畏、不共如來法及無量功  行功德善根;九、由受生差別,謂生如來家為生故;十、由顯現差別,謂於佛子大集  煩惱習氣及治淨土為清淨;八、由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差別,謂為成熟眾生,不捨加  無住處涅槃以為住處;五、由地差別,謂依十地為出離;六、七、由清淨差別,謂滅  德、智慧資糧為依止;三、由通達差別,謂通達人法二無我;四、由涅槃差別,謂攝  差別。何者為十一?一、由境界差別,謂緣大乘法為境;二、由依止差別,謂依大福  ,更修加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正教兩偈,如《分別觀論》說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聲聞見道,是菩薩見道,此二見道差別云何?聲聞、菩薩見道,應知有十一種
               菩薩住於內,入所取非有,次觀能取空,後觸二無得。  菩薩在靜位,觀心唯是影,捨離外塵相,唯定觀自想。  從此生實智,離塵分別三,若見其非有,得入三無性。  名義互為客,菩薩應尋思,應觀二唯量,及彼二假說。  攝大乘論卷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35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