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6 - 唯識藏_09
P. 246
,障生善法故;見彼有情若乏財位,厭離現前故;見彼有情若施財位,即為積集不善 在,何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?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;見彼有情若施財位 依涅槃界中無斷盡故;五、由無上差別,謂於此上無有餘乘勝過此故。此中有頌: 有情,非少分故;三、由無住差別,謂無住涅槃為所住故;四、由畢竟差別,謂無餘 法無分別故;二、由非少分差別,謂於通達真如,入一切種所知境界,普為度脫一切 、遠離唯斷煩惱障生喜足處故;五、遠離不顧有情利益安樂,住無餘依涅槃界處故。 外道我執處故;二、遠離未見真如菩薩分別處故;三、遠離生死、涅槃二邊處故;四 所餘波羅蜜多修習圓滿。云何名為非處相應修習圓滿?謂由遠離五種處故:一、遠離
若諸菩薩成就如是增上尸羅、增上質多、增上般若,功德圓滿,於諸財位得大自 聲聞等智與菩薩智有何差別?由五種相應知差別:一、由無分別差別,謂於蘊等 般若波羅蜜多與無分別智無有差別,如說菩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非處相應,能於
世出世滿中,說此最高遠。 諸大悲為體,由五相勝智, 無分別智行,諸義皆不現,當知無有義,由此亦無識。 攝大乘論本卷下
2
3
3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