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3 - 唯識藏_10
P. 203
餘義而覺自所覺境;非如於瓶等事,要待名言及色、香等,方起瓶等覺。 待名言根境者,謂不分別色、受等名言而取自所取義。不待此餘根境者,謂不待此所 相愚;一切實有者,為斷事愚;捨著實我者,為斷增益執。如是餘處,如理應知。不 有。所以建立此三問者,為斷相、事二愚及增益執故。云何實有者,辯實有相,為斷
答:不待名言、此餘根境是實有義。一切皆是實有。為捨執著實有我故,觀察實 問:蘊、界、處中云何實有?幾是實有?為何義故,觀實有耶? 復次,蘊、界、處廣分別云何?嗢拕南曰: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三 過去世等諸緣等,云何幾種為何義? 實有性等所知等,色等漏等已生等,
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三
1
9
9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