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6 - 唯識藏_10
P. 356
,而得此智,雖緣餘諦為境,亦名無生智;或緣苦諦無生為境,故名無生智。 名無生智;或緣無生為境,名無生智。此義意言:由有當來一切苦果畢竟不生法性故 名盡智;或緣因盡為境,故名盡智。 盡智;或緣盡為境,故名盡智。此義意言:於此位中,由永斷集,令無有餘,所得智 重轉依者,謂阿賴耶識一切煩惱隨眠永遠離故,名為轉依。 ,餘有所作故。若永除一切所治,永離三界欲時,此道自體究竟圓滿,立為轉依。麤 ,名為轉依,即是真如轉依義。道轉依者,謂昔世間道於現觀時轉成出世,說名有學 麤重轉依。心轉依者,謂已得無學道,證得法性心自性清淨,永離一切客塵隨煩惱故 動轉。」 此義,薄伽梵說:「如大石山,無缺、無隙,無穴、一段、極善圓滿,十方猛風所不 猛故。一味者,無
無生智者,謂由果斷所得智,或緣果不生為境。所以者何?由有無生故,所得智 盡智者,謂由因盡所得智,或緣盡為境。所以者何?由有盡故,而起此智,名為 無間轉依者,謂已證得無學道者所有三種轉依。何等為三?謂心轉依、道轉依、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
3
4
4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