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0 - 唯識藏_10
P. 400
四、無相行菩薩;五、無功用行菩薩。 、色界菩薩,又有欲界獨覺、不可思議如來。 法阿羅漢、住不動阿羅漢、堪達阿羅漢、不動法阿羅漢。 般涅槃、生般涅槃、無行般涅槃、有行般涅槃、上流、退法阿羅漢、思法阿羅漢、護 來向、一來果、不還向、不還果、阿羅漢向、阿羅漢果、極七返有、家家、一間、中 果差別故,界差別故,修行差別故。
如是等補特伽羅無量差別。 修行差別略有五種:一、勝解行菩薩;二、增上意樂行菩薩;三、有相行菩薩; 界差別者,謂欲界異生、有學、無學。如欲界有三,色界、無色界亦爾。又有欲 果差別有二十七,謂信解、見至、身證、慧解脫、俱解脫、預流向、預流果、一 方便差別有二種,謂隨信行、隨法行。 任持差別有三種,謂未具資糧、已具未具資糧、已具資糧。 出離差別有三種,謂聲聞乘、獨覺乘、大乘。 病行差別復有七種,謂貪行、瞋行、癡行、慢行、尋思行、等分行、薄塵行。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三
3
8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