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 - 唯識藏_11
P. 27
聰叡、覺、明、慧行、毗鉢舍那。」 業。如經說:「簡擇諸法,最極簡擇、極簡擇法、遍了、近了、黠了、通達、審察、 住,與等住、安住、近住及定住,不亂不散,攝寂止等持,心住一緣性。」 、別念,及憶不忘不失法,心明記為性。」 者,心生勝解:是內六處,必定無我。」 即前世思所造故業。」 淨,行善、不善、非二為業。如經說:「有六思身。」又說:「當知我說今六觸處, 或為貪愛,或為瞋恚,或為棄捨,或起尋伺,或復為起身語二業,或為染汙,或為清
信者,謂於有體、有德、有能,心淨忍可為體,斷不信障為業,能得菩提資糧圓 慧者,謂即於所觀境,簡擇為體,如理、不如理、非如理非不如理,悟入所知為 等持者,謂於所觀境,專住一緣為體,令心不散,智依為業。如經說:「諸令心 念者,謂於串習境,令心明記不忘為體,等持所依為業。如經說:「諸念與隨念 勝解者,謂於決定境,如其所應,印解為體,不可引轉為業。如經說:「我等今 欲者,謂於所樂境,希望為體,勤依為業。如經說:「欲為一切諸法根本。」
顯揚聖教論卷第一
1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