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6 - 唯識藏_12
P. 76

十一冊。  乾隆大藏經》第八十六冊、日版《卍正藏經》第四十一冊、《大正新修大藏經》第三  述記》傳世,餘則已佚。此外,亦有藏譯及法、英、德、日譯本流通。  論師所造之《成唯識寶生論》傳來中土。於中土,則有唐代窺基大師之《二十唯識論  極多。於印度,以世親菩薩門下弟子瞿波論師為首之注釋即有數十餘家,而只有護法  作。其譯有三,詳見後魏瞿曇般若流支所譯之《唯識論》題解。其理豐文約,故注釋  外境如何可能?現實之境與夢境如何相提並論?殺生之罪如何成立?等等。  物、多人同見、外境作用,後之發難,即由此延伸。譬如:既唯有識,無外境,認識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論今收錄於《高麗大藏經》第十七冊、宋版《磧砂大藏經》第十七冊、清版《  本論為唯識宗所依「六經十一論」及「一本十支」之一,乃本宗辯破外難之代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二十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、現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