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2 - 唯識藏_13
P. 102

中國佛教之重要,過之而無不及。  「六經十一論」之說流傳,足見其影響。然與印度傳入中土之唯識典籍相較,本論於  又以《華嚴》、《深密》等六部經,及《瑜伽》、《顯揚》等十一部論為主要,遂有  十種行,斷十種障,證十種真如,方圓滿唯識行。  。五位中,前四是因,後一為果。因中,通達即見道,修習即十地。菩薩於十地中修

                      本論流傳極廣,研習者眾,故相關之注疏極多,如:     除所雜揉之十大論師學說外,論中還廣引各經論所說,藉以共成唯識之理。其中  唯識行:行即修行方法,依資糧、加行、通達、修習、究竟五位次第,循序悟入
              《成唯識論了義燈》,七卷(大正本),唐代慧沼述。  《成唯識論掌中樞要》,二卷(大正本),唐代窺基撰。  《成唯識論述記》,十卷(大正本),唐代窺基撰。  成唯識論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、注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97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   101   102   103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