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3 - 唯識藏_14
P. 383
由此二識,引生第二念中分別意識作毛輪等解。然毛輪自有二種:一者、分別意識所 例有二節:初正明喻說,後舉法同喻。 迦寶四事喻。前中三喻,即分為三:初眩翳過患喻,次眩翳眾相喻,後淨眼本境喻。 或可通有二義,前二說故。若廣分別,如《三性章》。 ,即成清淨。由二分故,一性不成。」無性釋意,亦同此說。 清淨性不成故。」世親釋云:「由即如是依他起性,若遍計時,即成雜染;無分別時 。是則一切染、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。」《攝論》第四云:「二者、依他雜染、 ,應知且說染分依他,淨分依他亦圓成故。或諸染淨心、心所法皆名分別,能緣慮故 所攝?答:一所攝。」自有聖教,二種俱有,如《成唯識》第八卷云:「分別緣所生
此即第一、眩翳過患喻。此喻意云:由眼有翳,便發眼識及眼識同時分別意識, 善男子!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過患,遍計所執相當知亦爾。 自下第二、舉喻重釋。於中有二:初明翳淨眼境三相喻;後「善男子」下,頗胝 今此一部,說後非前,唯說真如圓成實故;或可說前非後,唯說染法為緣生故;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三
3
7
7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