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0 - 唯識藏_14
P. 390

集三,前二性攝,妄執雜染故;餘四皆是圓成實攝。」  如,謂道實性。此七實性,圓成實攝,根本、後得二智境故。隨相攝者,流轉、苦、  真如,謂苦實性;五、邪行真如,謂集實性;六、清淨真如,謂滅實性;七、正行真  ,謂二無我所顯實性;三、唯識真如,謂染淨法唯識實性;  者:一、流轉真如,謂有為法流轉實性;  性故,言恆恆時。  無故,說常常言;於後後無故,說恆恆言。一云、顯無有真實故,說常常時;無自性  依他上無有所執實,而有無自性性。於常常時及恆恆時者,自有兩釋:一云、依前前  成實相當知亦爾。

              《辨中邊論》第二卷云:「差別真實略有七種,謂流轉、實相、唯識、安立、邪  解云:如《成唯識》第八卷說,彼云:「如是三性,與七真如云何相攝?七真如  問:此三性與七真如,如何相攝?  此即第二、釋法同喻。於依他上無有所執實我等性,即此名為無自性性。或可於  即依他起相上,由遍計所執相,於常常時,於恆恆時,無有真實,無自性性,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三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、煩惱所為,故名有為。此即煩惱所為。  有為有二種:一、四相所為,故名有為;二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識觀智即是真如也。  今此所取,能觀染淨唯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實相真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、安立
   385   386   387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