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2 - 唯識藏_14
P. 392

,且依後釋。此即第一、了知三性。三性別故,即分為三。  男子」下,知三性故,了知三相;後「善男子」下,知三相故,斷染證淨。雖有兩科  後「如是,德本」下,重牒前觀,以答前問。前中有三:初明菩薩了知三性;次「善  二:初略辨三相,勸物令知;後依前三相,正顯觀門。又釋即分為二:初正辨觀門;  能詮、所詮皆通三性。委細分別,具如《唯識》第八卷疏。  故。《瑜伽》八十一,二性是所詮,遍計所執性是能詮;第七十四、《顯揚》十六,  屬故;彼執著相唯依他起,虛妄分別為自性故;不執著相唯圓成實,無漏智等為自性  應所詮、能詮,屬圓成實,後得變似能詮相故。二相屬相唯初性攝,妄執義、名定相  所計,屬初性攝;相、名、分別隨其所應所詮、能詮,屬依他起;真如、正智隨其所  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下第二、約能觀人明善巧菩薩。於中有二:初長行廣釋,後以頌略說。前中有  復有問言:諸聖教中說有五相,此與三性相攝云何?所詮、能詮各具三性,謂妄  如前四教所說五事三性相攝,文雖有異而義無違,護法菩薩取初為勝,不雜亂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387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