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3 - 唯識藏_16
P. 73

誤指,具諸別釋。況是問文未煩委悉,斯皆機應無方之說,譯者隨宜存沒,非同世典  釋,理在其中。  言蔽之矣。而特與次句反者,互顯之意,首示於此,故至後問、領、結而已。雖不別  不生句攝之。但了諸法不生而生,生而不生,皆唯自心,及出諸理,則一百八句,一  生亦不生,故結指曰不生句生句等。  極也。兩者趣至於極,本乎一理,一理者,無自性之理也。無自性故,生即不生,不  有悟中一切法,歸於涅槃空理:故曰涅槃空剎那。趣至無自性,趣,猶往也;至,猶  識。其領釋,則曰生及與不生。謂生,則有迷中一切法,本於剎那妄念;謂不生,則  約迷為問也。從是二心建立一切染淨諸法,故復有二增長之句,即一百八問,從而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舊謂答在後文者,後復別問別答,因再請生,非關前意。然有名相難曉,及解者  是知問、領、結指,文旨一貫。凡後一切事句,皆得以生句攝之;一切非句,皆  既提綱
          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一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綱」,底本作「網」,今依據佛教本改作「綱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領於前,續當隨釋於後。云何淨其念者,約解為問也;云何見癡惑者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68   69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