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2 - 唯識藏_18
P. 262

弱心。菩薩不生此心故,所作皆得成就,名無退弱心。  、親、中三人無有別異,亦成就無求欲業。  薩於眾生先起意地慈悲,後隨時隨處行拔苦與樂行,故是身、口業。此身、口業於怨  由行苦起慈悲。無二,謂無苦無樂,即是捨受。慈悲平等,是身、口業。何以故?菩  異,即成就無求欲業。  笑,令他無疑畏心,先言是引他所作之方便。此二種口業,於怨、親、中三人無有別  。稱量有二種:一、稱法,不離餘語;二、稱所解,離非所解及疑。如此稱量談說歡

                 釋曰:若菩薩輕賤自身,云我今於無上菩提無有功能,一切所作皆不成就,名退  論曰:於所作事無退弱心,謂無下劣業。  釋曰:於有苦眾生,由苦苦起慈悲;於有樂眾生,由壞苦起慈悲;於無二眾生,  論曰:於諸眾生慈悲無異,謂有苦、有樂、無二眾生平等業。  釋曰:此二句約法及安慰,以顯口業。稱量談說,是約法;歡笑先言,是約安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攝大乘論釋卷第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257   258   259   260   261   262   263   264   265   266   2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