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6 - 唯識藏_18
P. 396

,隨順本所行一切煩惱事,今修行四地,離之已遠,由不了法我空,故稱無明。若不  能障菩薩一切智故。已遠離隨順本所行事故者,此釋離伴義。昔在凡夫共位中及地前  者,此釋共生義。雖復不能染菩薩心,隨正思惟起,與正思惟相應,故不可說無,以  惱最下品故者,此釋微細義。由是最下品,不能染汙菩薩心,故名微細。隨思惟起故  滅不停,故名行。此種子為身見因,此種子體亦即是身見,以是法分別種類故。此煩  無明。若不斷此無明,不得入三地,故此無明為三地障。  為苦,以障根及修,故稱無明。障聞持等陀羅尼不得成就,令所聞思修有忘失,故稱  入二地,故此無明為二地障。  便,不修正道?未入二地,則無此智,由迷此義,故稱無明。若不斷此無明,則不得  便。何以故?清淨既一,未至大清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細煩惱行,共生身見等無明,為四地障。煩惱行者,法執分別種子為體,生住  心遲苦無明,聞思修忘失無明,是三地障。未至智根位為遲,未得菩薩微妙勝定  依身業等,於諸眾生起邪行無明,是二地障。菩薩未入二地,生如此想,謂三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攝大乘論釋卷第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   398   399   400   4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