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正見行。 。此修依大悲行。 是清淨梵行果故。如來所說,通是一味,故名摠修。此修依智慧行。 ,觀察名義法門,自性及差別皆不可得。此不可得不可說有,離三性故;不可說無,
論曰:四、熾盛修; 釋曰:菩薩不由作功用心,自然在菩提行;若於餘事,須作功用心。此修依自在 論曰:三、無功用修; 釋曰:如前所說無著等五種清淨,故名無相。又於自身報恩果報不著,故名無相 論曰:二、無相修; 釋曰:依佛所說大乘正教種種文句、種種義理、種種法門,由四尋思及四如實智 論曰:何者為五?一、集摠修;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
4
0
0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