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即皆發露;五、於一切事及思修中,先發菩提心。於此五中,隨一顯現,即驗已入 為作救濟依止之所;三、於三寶起極尊重心,窮諸供養;四、知所有過,不一念覆藏 ,於餘處則無。 ,能令菩薩離增上慢心,須說所得地相,故問云何應知。
釋曰:有五種信樂,如《地持論》說。一、無放逸;二、遭苦難眾生無救無依, 論曰:一、由已得信樂相,於一一地決定生信樂故; 釋曰:四種相中,隨一相顯現,即驗此人已入菩薩地。何以故?此四相離登地人 論曰:由四種相: 釋曰:若菩薩已得歡喜地所得實相,此相能發起菩薩自精進心,能生眾生信樂心 論曰:云何應知得諸地相?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
得相章第三
3
9
9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