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唯識藏_18
P. 44
識不相妨,此二為識生緣,故名為意。正生者,名識。此即意與識異。 ,於阿梨耶識中,身種子具足故。以是義故,阿黎耶識亦名阿陀那。 由此識是正受生識,是故正受生時,一切生類皆為此識所攝,一期受身亦為此識所攝 依止故者,此言重答前問。此識,眾生正受生時,能生取陰,此取體性,識所執持。 黑、脹、壞等諸相即起。是故定知由為此識所執持,一期中五根不破壞。一切受生取 色五根,不如死人身在黑、脹、壞等有變異位。若至死位,阿梨耶識捨離五根,是時
釋曰:若心前滅後生,無間能生後心,說此名意。復有意能作正生識依止,與現 論曰:意有二種:一、能與彼生次第緣依故,先滅識為意,又以識生依止為意。 釋曰:阿黎耶識及意,見此二義不同,心義亦應有異。此三異相云何? 論曰:或說名心,如佛世尊言心、意、識。 釋曰:今立道理,為成阿陀那名。道理者,能執持一切有色諸根,由此識執持有
攝大乘論釋卷第一
3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