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2 - 唯識藏_18
P. 472
不同聲聞住無餘涅槃故,恒起六度,無有窮盡。若依此義,則與能住施相符。 竟後際。若聲聞住無餘涅槃,不更起心,無利益眾生事,則不能住施;菩薩依大悲, 不住施最後分,豈得言能住於施?此則相違。二、若有餘涅槃名究竟,無餘涅槃名究 滅貪吝故,於施清淨。 清淨施相符。拔根是除身見,身見是貪吝根本;棄背是除貪吝體。由菩薩能斷身見, 背是密語。若取直語,生起貪吝,則與清淨施相違;若取密語,拔根棄貪背吝,則與
釋曰:若菩薩不得施障自在,菩薩於施則得自在。昔在凡夫地中,見、修二惑無 論曰:云何菩薩於施自在?若菩薩於施不得自在。 釋曰:究竟後際有二義:一、施有初、中、後,以最後為究竟後際。若依此義, 論曰:云何菩薩能住於施?若菩薩不住究竟後際。 釋曰 論曰:云何菩薩於施清淨?若菩薩鬱波提貪吝。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一
① :鬱波提名目二義:一、目生起;二、目拔根棄背。生起是直語,拔根棄
4
6
6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