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 - 唯識藏_18
P. 50
法聚集,令心相續久住。二、此心能攝持一切法種子。三、是種種法熏習種子之所滋 八、果;九、道;十、地。此義中各有多種義,故名種種。滋長有三義:一、由此十 :一、增上緣;二、緣緣;三、解相;四、共作;五、染汙;六、業熏習;七、因; 滅,後識欲生,必依第一識生,及能生自類故,說名意根。 佛說識名,此名目六識;佛說意名,此名目第一識。何以故?第二識及生起識若前已 就第二識,為顯第一識故。
釋曰:第一識或名質多,質多名有何義?謂種種義及滋長義。種種者,自有十義 論曰:云何此意復說為心?多種熏習種子所聚故。 釋曰:離第一識,無別識體為第二識因及生起識因。佛說心名,此名目第二識; 論曰:是故阿黎耶識成就為意,依此以為種子,餘識得生。 釋曰:第二識緣第一識起我執,若離第一識,此識不得起,故知有第一識。今成 論曰:尋第三
攝大乘論釋卷第一
① 體,離阿黎耶識不可得,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