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 - 唯識藏_20
P. 20

與行、果,其行與果法,並有方便善巧相應義故。方便善巧之體,若依十度,以後得  並有方便善巧相應義故。」此中意說,三乘所有境、行、果法,並名「瑜伽」。其境  ,然於三藏,唯阿毗達磨藏攝。准此,六藏說攝可知。  令菩薩得勝智故。」由是此論雖明菩薩、聲聞二藏,唯菩薩藏攝;雖亦具詮戒定慧等  意為菩薩令於一切皆得善巧,修成佛果,利益無盡,是故此論屬菩薩藏阿毗達磨,欲  所尊、所崇、所重義故。  十七地中諸要文義故,亦不離瑜伽師地。由是此論用十七地以為宗要。」宗是所主、  於大慈恩寺翻出。  未之有。大師以貞觀二十二年,於北闕弘法院方始翻之。其雜糅釋文一卷,永徽元年  ,不知十七者何也。《地持》但是菩薩一地,《決定藏論》是決擇分初,自餘漢土皆

                     釋名者,《釋論》總出體云:「謂一切乘境、行、果等所有諸法皆名瑜伽,一切  第五、解題,有二:一、釋名;二、問答。  第四、藏攝。《釋》下云:「雖復通明諸乘境等,然說論者問答決擇諸法性相,  第三、宗緒。《釋論》下云:「又十七地具攝一切文義略盡,後之四分皆為解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   23   24   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