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5 - 唯識藏_20
P. 235
;次母次父,後後漸輕。諸廣義門,皆如《俱舍》第十八說。 大千法輪不轉,天人龍等,身心亂故,定招無間一切大罪;次出佛身血;次殺阿羅漢 破僧最重,壞功德法身故,障人天解脫道故,入聖得果,離染漏盡,皆悉被遮,乃至 《薩遮尼犍子經》所說五逆與此不同,唯大乘有,對機別故,亦不相違。此五逆中, 婆多師將佛有宿業怨對故有,大乘示現。 六位,無破法輪僧。」
此五逆中,害父害母,壞恩田故,餘三皆是壞德 此乃化土有此事,報土或有阿彌陀佛、調達名寂故。或報佛無,化阿彌陀有。薩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⑤ 「德」,底本作「福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德」。 ④ 「界」,底本作「戒」,今依據麗本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卷十八改作「界」。 ③ 「界」,底本作「戒」,今依據後文改作「界」。 ② 「部」,底本作「諦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二改作「部」。 ① 底本無「別解破僧義,略有十一條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二補上。
⑤ 田故。由此成逆,三乘通故。
2
2
2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