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7 - 唯識藏_22
P. 277
用。基云:謂無化生有情,即中有也。前第七卷無化生有情,但不能得見生死相,或 。三、「往來」,謂無此他 「謗果」,可知。謗功用中有四:一、「殖種 通也。此上撥無真阿羅漢法。下復明撥無見、修、無學道。 ,謂阿羅漢由自士夫功力而得此無學果,故名自然。「通慧者,謂第六」者,謂漏盡 中,名「此世間」;在無學果時,名「彼世間」。「自士夫力之所作故,名自然」者 所託緣,父是種子緣。
略義有二,第一中,不結初二句。「謗因」者,謂無施與等,及無妙行、惡行。 「此中略義者」至「不謗補特伽羅」。 「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,名正至」者,謂涅槃。「正行」者,謂道諦。在有學因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② 底本無「他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① 「種」字下,底本有「體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
九
② 世。四、「感生業」,景云:謂謗無無想無色感生業功
① 」,謂無父。二、「任持」,謂無母
2
6
6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