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8 - 唯識藏_22
P. 278
淨。「當知略義則在此中」者,在三清淨中。 舉四句,但取俱句亦清亦淨,名「他信清 ,名清」等者,於欲邪行中濫招誹謗,於理得雪,名清。「實無違犯,名淨」下,雖 。翻欲邪行中,「盡壽行故,久遠行故」者,初是聲聞戒,後是菩薩戒。「諍處雪故 體,但謗無從此往彼因義,父母等能任持因義。謗還滅亦謗滅道功德,不謗行此人。 誹謗流轉者,應知謗因,不謗自相」者,釋第二結中「流轉」言。不謗無世間父母自 生有情。此中基解:中有、生有,合名士夫。無阿羅漢等,名「謗對治還滅」。「又 違。業謂功用,中有能轉識往當生有故,名感生業。「阿羅漢」下,皆是實事。 生無色,或入涅槃,便撥為無,名無化生。彼據生有,此據中有,所望別故,亦不相
十善業道中,先總標,翻前十惡可知,但明差別;然別顯離邪欲、離妄語二業道 「復次,白品一切」至「作用攝受」。 此究竟者,謂決定誹謗。 第二略義中,「流轉緣」者,謂無此彼世,無母無父。「流轉士夫」者,謂無化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九
① 淨」。「不以愛染」已下四句,釋正行清
2
6
6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