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1 - 唯識藏_24
P. 271

方便,為造因緣」,治第三難。第四云「若發正願」,舊云「或修正願」,治第四難  而行於悲  便」,此即治前第一難。第二云「或於其中應審簡擇補特伽羅」,舊云「或察於人,  或於其中應觀輕重,如其所應而作方便」者,舊論「菩薩於諸眾生不觀輕重,而為方  》,此中能持有九句,不可依勘。雖有多言,而未為決,今更釋之。  三。「或於其中善巧方便,而正修行」,合釋十一、十二,如前釋可知。若依《地持  懈」者,釋第八、第九、第十三句。此中,精進為一,熾然為二,無懈為三,如次為  第六對治。「或於其中而行放捨」,釋前第七句對治。「或於其中發勤精進,熾然無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舊二論,皆如次第,有十二句,治前十二難。謂此中初云「諸菩薩遭諸難事,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九
                   ④ 「悲」,底本作「非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悲」。  ③ 「十」字下,底本有「十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  ② 底本無「利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 ① 「十」字下,底本有「一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④ 」,治前第二難。第三云「或於其中攀緣勇猛攝受因轉」,舊云「或勇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266   267   268   269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   273   274   275   2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