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2 - 唯識藏_33
P. 522

鏡中,無別分析」,及《圓覺》「其光圓滿,得無憎愛」,說明五識之任運無分別;  說其義。又本疏之風格,與其他注疏類迥異:甚少引用典籍,唯以《楞嚴》之「但如  《八識規矩頌》之次第,始於五識頌,終於八識頌,先有漏,後無漏,逐一注釋,解  益大師全集》行世。  》、《相宗八要直解》、《成唯識論觀心法要》、《法華經會義》等,今人輯為《蕅  經玄義》、《楞伽經義疏》、《阿彌陀經要解》、《梵網經合註》、《毗尼事義集要  人奉為淨土宗第九祖,與憨山、紫柏、蓮池三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。著有《楞嚴  ,形成「融合禪、教、律而歸入淨土」之靈峰派,延續至今。世稱靈峰蕅益大師,後  淨土諸宗,主張佛、道、儒三教一致。清代以後,台家講教多以師之經論注疏為依據  到,厭棄名利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八識規矩直解》,全一卷。明代智旭大師撰於永曆初年(一六四七年)。係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識規矩直解題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內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容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517   518   519   520   521   522   523   524   525   526   5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