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4 - 唯識藏_34
P. 354

法。  。由遍計一切三寶,今觀遣執,淨諸佛法,故名一切法空。又一切法亦得空,不但佛  名本性空。為求相好者,相空也。相好觀,故名相好空。為淨諸佛法者,一切法空也  ,故名不散空。  際空。為善無窮盡者,散空,亦名不散空。菩薩所積福智資糧,盡未來際,無有斷盡  不捨生死者,無際空也。由智觀理,遣其遍計,由悲故,廣化有情,有情無際,故無  無為色,故說有為、無為空。  真如也。又釋:菩薩為求一切智,為求涅槃,為求菩提,故空其有為遍計;為求真空  故名有為空;由執三無為、九無為等為實故,今觀為空,遣其遍計,故名無為空,即  ,名勝義空也。所求二諦空者,有為空、無為空也。由執一切有為實故,今觀為空,  名勝義;亦可真理出過事俗,名勝義。由遍計故障理,今觀

              補特伽羅法者,自       為種性清淨者,本性空也。法本無緣,為惑所弊,今觀空除惑,顯本性種性,故  為常益有情者,畢竟空也。由觀有情畢竟空,不見有情自他差別故,能常益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









            ① 性空也。生法二執,體無自性,故名空。實性俱非有者,無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