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9 - 唯識藏_37
P. 199
切智人》,法勝的《成剎那滅壞》、《成遮餘》等等。 此寫了不少注釋。在印度大約有法稱的《因明七論》,護善的《成外境論》、《成一 遂發願,造成此論。 思想。據佛教徒記載,說他受到文殊菩薩的靈異啟示,並勉勵他造《集量論》。陳那 「你辯輸了,可以歸依佛教。」那人惱羞成怒,仍不服輸。因此,陳那產生悲觀消極 賭注,展開了激烈的辯論,他以高超的辯才和論理修養,把敵方駁倒了三次之後說︰ 輸了的一方,放棄自己的信仰,改奉勝利者的宗教),同那人用各自的宗教信仰作為 請來吧﹗」隨後仍發生擦掉頌文的情況。 麼意思呢?如果出於嫉妒之心,倘有膽量,為何不敢露面?如果願意展開辯論,那就 又寫第三次,並在頌文後面寫道︰「是誰擦掉我寫的歸敬頌文?如果是嬉戲
陳那首先寫完《集量論》本頌,繼而又寫了《集量論自注》。還有他的弟子也為 當陳那乞食歸來,正與那人相遇,按古印度辯論的慣例(古代印度的習慣,爭辯
序
1
8
8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