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0 - 唯識藏_37
P. 200
各自的主張及其爭論的焦點,這對印度各家哲學思想的探索,極有參考價值。 張,即所謂破異執。從這些立破推理論證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了解到佛教與其他教派 立自宗,其次是批駁其他教派如《論軌》、正理派、勝論派、數論派、觀行派等的主 情況下,用《集量論》闡述大乘佛教宗旨。 回的思想,後來才信仰了大乘,試圖廣利眾生,足見他是在思想境界出現一大飛躍的 體系。 容儘管有所側重,但總的說來,乃為區別於舊因明而成立陳那有所創見的新的因明學 品、自利比量品、利他比量品、觀喻似喻品、觀遣他品、觀反斷品。各品所闡述的內 釋》等。 藏族學者,都為它寫過注釋,專為《集量論》寫的注釋,有賈曹
在《集量論》中,陳那從兩個方面論述量理法則,首先擺出自己的主張,即所謂 從陳那的誕生、經歷,我們可以看到陳那先是學佛教小乘理論,僅有自求解脫輪 《集量論》,藏地學者稱為《量經》,即量理的經典著作,共分為六部分︰現量 《集量論》等量理論典傳到藏地之後,如薩班
序
‧ 貢噶江村,宗喀巴
‧ 達瑪仁欽的《量經
1
8
8
‧ 羅桑札巴等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