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1 - 唯識藏_附錄
P. 131

,這都是叫人要去深刻的體會這緣起法,才能對於佛法有個了解。  識的立名、識的理體,就比較少說得多。奘師的原來偈頌中,也多談凡識,少述聖智  的,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緣起法。本文中,名、相、性的三段,特別詳述識相,對於  執?更從何而顯出我法本空的圓成實來?由此可知遍、圓二性就在依他起上建立起來  是圓成實性。遍、圓二性的重心,就是依他起;離了因緣生法,哪裏還有假名的遍計  有固定實體的,識上安立的假名更是虛幻沒有自性的,我法的觀念一起沒有了,那便  立的,唯識的一名也是假立的,你如果執著實有其名,便是遍計執性。認清了識是沒  彼有,此滅彼生,這就是緣起法。  由本識生出轉識,由轉識復熏本識,有同時因果,有異時因果,展轉互為因

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的人都在書本上去求學問,領會理解,佛教也有叫人去聽聞佛法的,因為你  ㈡  緣起就是依他起,本來沒有固定的名字,叫做什麼人、物、山、水的名字都是假  讀了這本書,知道了整個的組織是如此,尤須知道他的重心點之所在。三性的重
                八識規矩頌記   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體會這依他起的因緣生法呢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5
   126   127   128   129   130   131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   135   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