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9 - 唯識藏_附錄
P. 129

相、性都是具有的,所以要從這三方面來表現他。  在這最後的一段文中,我還需要記敘幾點意義在這下面。  ,需要了解這體用統一的原理,以求證得轉非轉得的統一性,實現四種大般涅槃。  、生滅二門,亦係一整個法體上兩面的看法,其實呢,還是合而為一。我們學佛的人  始、本、究竟的三覺,本體原是一個,不過在前後時間上假立了些不同的名稱;真如  生滅門中的二覺來相攝呢,自性涅槃好比本覺,餘三涅槃略似始覺、究竟覺。其實,  滅因緣相」,但與不生滅的體,具足功德的用,出生諸善法的用,亦頗相近。要是拿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㈠       這《八識頌記》,用名、相、性的三個部分來說明,到此已算作了個結束。不過
                     佛家有處把一切法分成五類:名、相、分別、正智、如如。因為每一法都有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凡物皆有其名,當然有他的現象,亦復有其體性。我們的心識也是這樣,名、
                八識規矩頌記  ⒉   ⒈    本文的結構,為什麼採用這三個步驟呢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、後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記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124   125   126   127   128   129   130   131   132   133   1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