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9 - 唯識藏_附錄
P. 229

人的主體性,將全部的存在當作自己精神內的位相差別而加以分類。  ,其次在部派佛教透過五位說觀察所有的事物,更進而到唯識佛教時,再回頭觀察個  事說的分類,是完全從認識論的視野進行的。首先在原始佛教觀察五蘊此一自我存在  狀態,也可以說是指究竟的真理。這是前述那個正智的對象。  它是應被否定的精神活動。  將分別用在好的意思上,但佛教所說的分別,也被說為妄分別、虛妄分別,像這樣,  心之過程的總稱。世間常說:「那個人有分別(譯者按:即通情達理之意)。」這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五事說已做簡單的說明,但這個分類法與五蘊說、五位說最顯著的差異,是五  這個由正智和真如構成的世界,是佛教所追求的,超日常認識的世界。  所謂「真如」,從原語來說,是「如那樣」之意。指存在未被歪曲的本來真實的  所謂「正智」,是指看清真理的正確智慧。
                唯識思想入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阿賴耶識的基本特質  第二節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己的根源體(阿賴耶識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224   225   226   227   228   229   230   231   232   233   2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