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 - 唯識藏_附錄
P. 55
直接領受其苦、樂之感?又如斷滅了五識的三禪天,唯樂無喜,彼非意識相應而何? 五受。其通三受,說與前同;苦、樂既為當前的現量境,五俱意識怎不與五識同緣而 大的差異,由是意識唯通三受。另有論師主張五識唯有苦、樂、捨的三受,意識全通 、捨的五種,而苦、樂究屬於身受,憂、喜纔屬於心受哩。捨受在身心上覺不到有多 起下界的潤身惑來。這就是六識心上,新陳代謝、轉變相生的關係。 例如享盡了無想天報,發現中有身而毀謗阿羅漢的后身,當下墮時,便能不自覺的生 出了定,卻仍是原來界地的心。有時,上下界地的意識,也能相互緣惑,而起煩惱。 界中修了四禪定,就得生起色界的心;色界修了四空定,也得生起無色界的心;他們 心性的常態。時而善,時而惡,時而無記
相應的受心所,有人主張唯通憂、喜、捨的三受,雖則也可開為苦、樂、憂、喜 意識在三界中,是隨得自己的好樂而轉變的。雖在下界,亦得生起上界的心。欲 性界受三恆轉易,根隨信等總相連,
行相。有了千頭萬緒的事,就有應付環境的靈活應變的心。事有瞬息萬殊的情
八識規矩頌記 ⒍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