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7 - 唯識藏_04
P. 357
求富樂,故有過失;或有布施,求他知聞,故有過失;無過失施者,謂廻向涅槃故, ;或有布施,悕望未來,故有過失;或有布施,有輕慢過,故有過失;或有布施,悕 過失,謂有染心者怖畏貧窮,悕求富樂,而行布施;或有布施,顧戀過去,故有過失 最後一種,名無過失。謂有布施,懈怠所損,故有過失;或有布施,不隨所欲,故有 ;正見、正思惟、正精進,名為修慧。 修法,謂修戒、修定、修慧。正語、正業、正命,名為修戒;正念、正定,名為修定
又有二種施,八相差別:一、有過失施;二、無過失施。前七種施,名有過失; 又由正方便及果增上力故,建立清淨品八種補特伽羅,謂行四向、住四果者。 已說七種佛教所應知處。次說八種,謂有八支聖道所攝,令諸苾芻究竟斷結三種
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五
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五
3
2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