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2 - 唯識藏_04
P. 352

,顧他誹謗、不行諸惡、無有追悔所生之樂,於法於義正解俱行所生之樂,後世資財  謂與信俱行清淨之樂,生於善趣所起之樂,顧自妙好、不行諸惡、無有追悔所生之樂  緣、安住因緣,及後方便作意隨行中所有正精進、正念,名攝受因緣。  引正思惟,名趣入因緣。既趣入已,受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,名安住因緣。於趣入因  若世間正見,了知定有施與等行,及此為依,了知居家迫迮、居家塵染等行,出離所  建立俱分解脫。  故,建立身證;煩惱障解脫,非定障解脫故,建立慧解脫;定障、煩惱障俱解脫故,  立隨信、隨法行。於果道中,即此二種,名信解脫、見到。定障解脫,非煩惱障解脫  三摩地;三、捨。念通二品。  謂毗鉢舍那品有三:一、擇法;二、精進;三、喜。奢摩他品亦有三:一、安;二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諸世間樂求財者為得樂故,雖樂積集一切凡財,而未能得七種聖財所生之樂,  又三因緣七種行故,令修行者心得內定,心正一緣,謂趣入、安住、攝受因緣。  又由根故、果故、解脫故,建立七種補特伽羅:於向道中,依鈍根、利根故,建  已說六種佛教所應知處。次說七種,謂有七法,能於諸諦如實覺了,圓滿解脫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