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6 - 唯識藏_05
P. 116

所依趣,終不於他發生憤恚,亦不懷恨,隨眠不捨。如是雖遭輕陵毀辱,而其本性都  於諸逼迫、縛錄、禁閉、捶打、毀辱、迫愶、斫截眾苦事中,自推己過,以業異熟為  說正法,不辭勞倦,翹勤無墯,起發圓滿,為性好樂,發勤精進,如是名為心無厭倦。  猗觸,樂與安隱,如是名為為性哀愍。  教導神變。如是名為能有所證。  勢力,能善為他現三神變教授教誡。三神變者:一、神力神變;二、記說神變;三、  天耳通,或死生通,或心差別通,或阿羅漢,具八解脫、靜慮等定,有大堪能,具大  處。又能證得慈悲喜捨,或預流果,或一來果,或不還果,或神境通,或宿住通,或  第二靜慮、第三靜慮、第四靜慮,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最後非想非非想  壞想、  世間不可樂想、有過患想、斷想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何名為善能堪忍?謂罵不報罵,瞋不報瞋,打不報打,弄不報弄,堪耐椎杵。  云何名為心無厭倦?謂善能示現,善能教導,善能讚勵,善能慶慰,處於四眾宣  云何名為為性哀愍?謂於他所常起悲憐,樂與其義,樂與其利,樂與其樂,樂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膖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脹想、噉食想、血塗想、離散想、骨鎖想、觀察空想。復能證得最初靜慮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   115   116   117   118   119   120   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