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2 - 唯識藏_05
P. 252
為親品;不饒益相,名為怨品;俱相違相,名中庸品。如是三品,若無苦樂,欲求樂 內事;怨、中庸品,名為外事。如是名為於諸慈愍尋思其事。 怨品,此中庸品,是一切品皆他相續之所攝故,於中發起外事勝解。又若親品,名為 了其義,如是名為於諸慈愍尋思其義。彼既如是解了義已,復能思擇此為親品,此為 力故,由欲利益、安樂意樂,於諸有情作意與樂,發起勝解,是慈愍相。若能如是解 爾道理尋思彼理。是名勤修不淨觀者,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鉢舍那。 性,謂修不淨,能與欲貪作斷對治,不應思議,不應分別,唯應信解。」如是名依法 」如是名依證成道理尋思彼理。復作是思:「如是之法成立法性、難思法性、安住法 亦有可得,謂作是思:「云何今者作意思惟能對治法,可於能治所緣境界煩惱
復能思擇如是三品,若無苦樂,欲求樂者,願彼得樂。今於此中,有饒益相,名 云何勤修慈愍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毗鉢舍那?謂依慈愍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
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
7
0
0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