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4 - 唯識藏_05
P. 364
善法,證初靜慮離生喜樂,名遠離樂。第二靜慮已上諸定,尋伺止息,名寂靜樂。一 提樂。正信捨家,趣於非家,解脫煩籠居家迫迮種種大苦,名出離樂。斷除諸欲惡不 熱飢渴等苦,即於如是苦息滅時,生起樂覺,是則名為苦對治樂。 名為身樂;意識相應,名為心樂。 眼觸所生乃至意觸所生。如是六種復攝為二:一者、身樂;二者、心樂。五識相應, ,欲、色、無色三界繫樂。又此一切三界繫樂,隨其所應,六處別故,有其六種,謂 樂。略說此樂復有二種:一者、有漏;二者、無漏。無漏樂者,學無學樂。有漏樂者 業,如是一切,摠攝為一,名為因樂,除此更無若過若增。 、受樂;三者、苦對治樂;四者、受斷樂;五者、無惱害樂。
無惱害樂應知略說復有四種:一、出離樂;二、遠離樂;三、寂靜樂;四、三菩 滅想受定,名受斷樂。 苦對治樂者,謂因寒熱飢渴等事,生起非一眾多品類種種苦受,由能對治息除寒 言受樂者,謂待苦息,由前所說因樂所攝三因緣故,有能攝益身心受生,名為受 言因樂者,謂二樂品諸根境界,若此為因,順樂受觸,若諸所有現法當來可愛果
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
8
1
1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