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2 - 唯識藏_05
P. 372
菩薩於諸靜慮善迴轉者,為欲獲得現法樂住,於現法中依此靜慮,不為成立利他事故 即於如是所集財物知量受用;又先所造可愛果業異熟果熟,於現法中受用彼果;又諸 自利利他。 上。若諸菩薩於福於智隨闕一種,決定不能證於無上正等菩提。是名菩薩因攝、果攝 依智,從智所起,是故二種於證無上正等菩提雖俱是勝,而於其中福為最勝,智為無 種,品類差別,復有無量。 量善巧事業,乃至究竟當證無上正等菩提。如是略說福果、智果,如其所應,當知四 惱,又隨所欲能攝眾生,為作義利;依止智故,所攝受福是正非邪,又能起作種種無 無違背緣。若諸菩薩於此三種福智因中隨有所闕,當知不能生福生智。 名為不顛倒緣現前會遇。若於福智能得能住及能增長,勤修習障遠離不起,當知是名 友,
云何菩薩現法、後法自利利他?謂諸菩薩以如正理工巧業處士夫作用積集財物, 應知此中若異熟體,若異熟因,若異熟果,如是一切皆依於福,從福所生,福復 云何福果?云何智果?謂諸菩薩依止福故,雖復長時流轉生死,不為極苦之所損
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
8
2
2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