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8 - 唯識藏_05
P. 88
,堪任修斷,如前廣說,如是名為安隱而住。 飲食,不染不愛,乃至廣說,而受用之,是名無罪。若受食已,身無沉重,有所堪能 ,是名存養。若除飢羸,是名為力。若斷故受,新受不生,是名為樂。若以正法追求 前所說種種苦受,餘如前說。如是名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,受諸飲食。 身中當生隨一身諸疾病,所謂疥癩、皰漿、嗽等,如前廣說。由是因緣,當生身中如 足,不非量食,不食匪宜,亦非不消,而更重食,令於未來食住身中成不消病,或於 飲食。由此能斷已生疾病,及彼因緣所生苦受。如是名為為斷故受受諸飲食。 為息除從此因緣所生苦受,習近種種良醫所說饒益、所宜、隨順醫藥,及受種種悅意 由此種種疾病因緣,發生身中極重猛利熾然苦惱,不可意受。為欲息除如是疾病,及
是故說言,由正思擇,食於所食,不為倡蕩,不為憍逸,不為飾好,不為端嚴, 云何名為為當存養、力、樂、無罪、安隱而住,受諸飲食?謂飲食已,壽命得存 云何名為為令新受當不更生,受諸飲食?謂如有一,由現在世安樂無病,氣力具 云何名為為斷故受,受諸飲食?謂如有一,由過去世食不知量,食所匪宜,不消
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
5
3
3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