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3 - 唯識藏_06
P. 103
釋,即如是得。 ,亦不廣大。如說法、義二陀羅尼,咒陀羅尼當知亦爾。能得菩薩忍陀羅尼,如前所 決定、堅住、廣大。從此以下,或以願力,或依靜慮,雖有獲得而不決定,亦不堅住 已依上品勝解行地勝忍而轉。當知是名菩薩所有能得菩薩忍陀羅尼。 尼,當言已得此陀羅尼章句所立菩薩勝忍,得此忍故,是諸菩薩不久當得淨勝意樂, 達已,過此更無餘義可求,由於此義善通達故,獲得最勝廣大歡喜。由是菩薩得陀羅 說所說諸法自性之義皆不成實,唯有諸法離言自性是自性義。彼於諸法此自性義正通 義正通達已,即隨此義,不從他聞,自正通達一切法義,謂於此義如是通達,一切言 句義,所謂無義,是故過此不求餘義,齊此名為妙善通達咒章句義。彼於如是咒章句 他聞,自然
若諸菩薩具四功德,方獲如是諸陀羅尼,非隨闕一。何等名為四種功德?一者、 此中,菩薩法陀羅尼、義陀羅尼,若過第一無數大劫,已入清淨勝意樂地,所得 即於如是咒章句義,審諦思惟,籌量觀察。彼於如是咒章句義,如是正行,不從 壹胝
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
蜜胝
吉胝
毗羼底
反 丁里
鉢陀膩
莎訶
1
0
0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