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2 - 唯識藏_09
P. 102
第六識相應行,有此過失。 及我所,此或 次,一切時中起我執,遍善、惡、無記心中。若不如此,但惡心與我執等相應故,我 不異。復次,於無想天一期,應成無流無失,無染汙故。於中若無我見及我慢等。復 、滅心定應無有異。何以故?無想定有染汙心所顯,滅心定不爾。若不爾,此二定應 何以故?此五識共一時有自依止,謂眼等諸根。復次,意名應無有義。復次,無想定 。由緣塵及次第能分別故,此二名意。 ;三、我愛;四、無明。此識是餘煩惱識依止。此煩惱識,由一依止生,由第二染汙 識為意,又以識生依止為意。二、有染汙意,與四煩惱恒相應:一、身見;二、我慢 六道身皆如是取。是取事用,識所執持故,說名阿陀那。 有色諸根,此識所執持,不壞不失,乃至相續後際。又正受生
云何得知有染汙心?若無此心,獨行無明則不可說有。與五識相似,此法應無。 或說名心,如佛世尊言心、意、識。意有二種:一、能與彼生次第緣依故,先滅 云何此識或說為阿陀那識?能執持一切有色諸根,一切受生取依止故。何以故?
攝大乘論卷上
① 得行,於善、無記中則不得行。若立二心同時生,無此過失;若立與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