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。見所執境界無體及見真如有體,如是說名解脫。何以故?以得自在故。自在者, 相。 切皆由憶想分別而成,此是如實知利益。 者,有名真如境界,非有名相境界,皆現見故。想作自在成者,謂欲作神通等事,一
釋曰:無義境界,謂諸相,此即不見;有義境界,謂真如,此即見。如是說名轉 偈曰: 問:已知差別,云何轉依及得解脫? 釋曰:凡夫無功用,不見真如,見不真實相;菩薩無功用,見真如,不見不真實 偈曰: 問:凡夫及菩薩二見云何顯示?
轉依及解脫,以得自在故。 不見見應知,無義有義境, 見實覆不實,如是名菩薩。 覆實見不實,應知是凡夫;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
5
8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