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9 - 唯識藏_10
P. 409
等定。 法樂住。思惟者,欲害自身。不思惟者,不欲害自身。退現法樂住者,謂退世間靜慮 ;四、上勝品修;五、上極品修。由此五品雜修第四靜慮故,如其次第,生五淨居。 有頂方般涅槃。又雜修第四靜慮有五品差別:一、下品修;二、中品修;三、上品修 ,得般涅槃。極至有頂者,謂不雜修第四靜慮,唯避淨居,如前次第生一切處,乃至 慮差別愛味故,始從梵眾天乃至色究竟,於一切處次第各受一生,乃至最後入色究竟 、極至色究竟;二、極至有頂。極至色究竟者,謂多愛味補特伽羅,由多生起軟等靜 現前,得盡苦際。復有乃至往到有頂,聖道現前,得盡苦際。此中顯示二種上流:一 ,與上相違故。 者,由宿串習力,無漏聖道任運現前,無功用故。
思法阿羅漢者,謂鈍根性,若遊散,若不遊散,若不思惟,即可退失現法樂住; 退法阿羅漢者,謂鈍根性,若遊散,若不遊散,若思惟,若不思惟,皆可退失現 上流補特伽羅者,謂於色界地地中皆受生已,乃至最後入色究竟,於彼無漏聖道 有行般涅槃補特伽羅者,謂生彼已,由加行力,聖道現前,得盡苦際。由加行者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三
3
9
9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