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5 - 唯識藏_11
P. 115
如外道邪論,彼自入已,雖如說行,空無自義。 難可入。 、說無因外道。 略有五種:一、說我外道;二、說常外道;三、說斷外道;四、說現法涅槃外道;五 、所調伏方便界。此三種義亦攝一切義,應知。 等法相;九、能隨順遍知等法相;十、於不遍知等及遍知等過失功德相。
今此論中顯薄伽梵所說何法?頌曰: 如是此論攝義淨故,不可壞淨故,易入淨故,行清淨故,名清淨義,應知。 入已,行不失壞故者,由此論中義圓正故,若已入者,如說修行,自義不失,非 易入故者,由此論中文圓顯故,其義易入,非如婆羅門諸惡咒論,文闕隱故,義 彼外不壞故者,彼上諸義,一切外道所不能壞,正道理論不可制伏故。一切外道 界義者,謂五種界:一、器世界;二、有情世界;三、法界;四、所調伏界;五
顯揚聖教論卷第五 一者名世俗,二者名勝義。 諸佛說妙法,正依於二諦,
1
0
0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