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1 - 唯識藏_12
P. 371

,二種俱盡也。是名無流界,是名不可思惟,是名真實善,是名常住果,是名出世樂  亦名轉依,捨生死依,但依如理故,麤重及執二俱盡故。麤重即分別性,執即依他性  盡,是名無所得;非心非境,是智名出世無分別智;即是境、智無差別,名如如智;  中;若智者不更緣此境,二不顯現,是時行者名入唯識。何以故?由修觀,散  義故,立一乘皆令學菩薩道。若謂但唯有識現前起此執者,若未離此執,不得入唯識  ,明唯識義也。  無性故,重稱無性性也。此三無性是一切法真實,以其離有故名常,欲顯此三無性故  名無性性,無有性,無無性。約人法故,無有性;約二空故,無無性。即是非有性非  境界既無,云何生果?如種子能生芽,種子既無,芽從何出?是故無生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人修道智慧未住此唯識義者,二執隨眠所生眾惑不得滅離,根本不滅故,由此
              轉識論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散」,底本作「熟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散」。  ① 「色」,底本作「香」,今依據清藏本改作「色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亂執
   366   367   368   369   370   371   372   373   374   375   3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