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 - 唯識藏_13
P. 23
事。如所信事,令安住故,陳其正理;又為顯其所論正理有依仗處,說阿笈摩。由其 無倒宣說,所有傳教引阿笈摩;若為此餘不信之者,應申正理。或可為彼二人俱陳兩 知斯為實見?三界唯心是詮說故。 終能獲得無上之處,可為應理。唯識之見,是真實故,為彼方便,深成稱理。如何得 依仗斯事,色相生焉。是故定知,無其外境。 亦不應言情所執事即是外境。由此應知,假令不樂,理必許然,但於自識現有情相, 故,既同所許無我為宗,當於何處欲興悲念?於世共許當情妄執為所緣相以為有情, 此為境,起大悲心,於有情處而作弘益。此無相違,決定如是,應起信心。 己身,寔乖弘度。雖陳雅責,因斯無過。藉外相續為增上緣,於自識中現有情相,緣 身為緣性故,既除外境,但緣自識,
凡有諍事欲求決定,須藉二門:一、順阿笈摩;二、符正理。謂欲為彼信證聖人 若離於識,必不可得,是顛倒故。何謂顛倒?本無外境,見為實物。非妄執故, 假令於彼色聲等處一一推求,彼無其我,設使和集,我亦不成。然而本性不可捨 豈非大悲常存於念,菩提薩埵極果方成,唯識之言,便為違害?然而大悲要託他
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
1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