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 - 唯識藏_13
P. 24
空處等,餘界亦然。設復說三,於識何妨?猶若有情雖無差異,然而安立欲、色界殊 依識差別而為建立,如無色界所有差別。如無色界實無其色,但依於識分為四種,立 為佛語;聽 若復有時,自生憶念,隨順本相,識方生者,從彼生故,得阿笈摩名。猶如自說,名 於所詮事當情相狀次第而生,猶如筆畫,章句形段昺然明現,從他來故,名阿笈摩。 上緣,此教方生。於其聽者識之差別,體有功能,現前而住,或是親聞,或復傳說, 其所立宗義,於大乘教而引一隅,顯所立宗不於自教有相違背。 第七聲所說聲也。謂即依託大乘言教聚集之處真實句義而成立之,但唯是識。為欲明 真實故。此不虛性,以阿笈摩善成立故。又若唯據言說大乘,猶如於義假名乘者,依 成正理所託之處。或於自部有力用故,為此先
豈非一切但唯有識?此違所許故,及自語相違。理固不然,非由於色有別異故, 此復何故,名阿笈摩,輒自引證,說斯言耶?謂從能說如理教者,假彼相續為增 爾來據義,依大乘說,即第七聲。目其所為,謂欲證得彼大乘理,說唯識觀,是
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
① 者義相,為智因故,名智資糧。
1
2
2